这两年工作心态上的一些变化

本来年初想写写2021这一年的总结,但总归是没有写。最近和家人聊天,聊到了最近心态上的一些变化,直到现在才想到,可以总结总结我工作之后的心态变化(可能是个流水账),期望以后再看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参考或者反面教材吧~

刚参加工作

我刚找工作时是奔着梦想去的。

依稀还记得当时校招去公司面试,打车去的,司机竟然就是我老乡,他和我聊天,但是我不太会聊,所以可能聊的不是很顺畅,下车时他祝我面试顺利,很感动,所以现在还记得那副场景。

最终面试过程还算顺利,最后面试官问了我学历,因为学历达不到要求,就调剂到软件岗了。当时offer还没有给我,现在也忘记抱有多大的期望了。记得那时候还在等这家公司的offer,这期间我也收到了另外一家竞争对手公司的offer,但是对现在公司还是很喜欢,所以在没有收到现在公司offer的情况下,我拒签了另外一家。幸好如愿。

大四毕业之后入职了。还记得入职第一天我穿的黑色衬衫,没有穿运动裤(以前日常基本只穿运动裤),平时走路可能会有点驼背,但是那天我有意识的挺起腰背,展现我的精气神。

作为一个刚入职场,刚真正进入社会的新人,现在感觉我一切都小心翼翼。当时办公室是桶装水,每次没水的时候就会记起家里给我讲的故事,在职场看见没水了啊,地上有垃圾啊之类的,要主动去做(父母没有工作,但是总归是长辈的建议)。嗯,当时的我会很主动的去换水,不过现在可能不会了,因为现在会担心被说作。那时候的我问问题不敢问,当心被认为能力不够而被辞退,但是又不敢太过表现自己,当心被认为太爱表现,一切都要表现得有礼貌,要谨慎。就算有些问题我知道,但是如果公司老人在讲的话,还是要假装不知道,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伪装起来,害怕刚入职就被讨厌。不过当时并不觉得累,可能步入社会就这样吧。

写道这里,想想当时可能真的太累了,可能从小养成的自卑的习惯吧,不过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无知,那时候不会这样觉得,充满干劲。

那时候是我的一个老乡带我接触项目的,很感激他,他不只是说告诉项目怎么怎么做,还会故意出一些问题给我思考。入职大概一个月(或者一周),因为项目上一些比较麻烦的地方,开发了一个小工具,还得到了一些表扬,当时挺高兴的。不过,我不会聊,不会职场。老大夸我,我也不懂得怎么夸回去,到现在,我也不太懂得怎么夸人。

半年后,过年回家。

家里人很自然得就会问我工作的情况。有些会问工资多少,会问什么工作内容,我都“交代”了,除了问我有没有对象的问题我没有“老实交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去另外一家公司,“他们工资高呀”。我说,“因为价值观不一样”。然后他们笑了。当时我心里还是有点气氛的,凭什么笑我。然后还把公司的价值观背诵给他们听,什么“xxxx做朋友”,什么“xxxx享受科技xxxx”,什么“xx、热爱”。他们说我被洗脑了,但是那时候我不以为然。

工作一年半

其实在前半年的工作后心态上就有一些变化了,好的方向。我不再那么自卑,不再有那么多的在乎(除了害怕被讨厌)。想起今年和我叔聊天的时候他说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有他妈的两百万的时候就是会自信”。从学校出来,家里给了一些钱来到这个城市,然后再也不向家里要钱,还给家里输出了,虽然没多少钱,但总归自信了。不过,这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工作这件事情上,我认为我从来找不到诀窍,现在也是。只会埋头干,这是好的,也是不好的。如果我还是学生,我肯定会很自得。学生那段时间我很喜欢林清玄,埋头干这种事情我认为很符合他的心态呀!与世无争,自己干自己的。但是毕竟是社会人,而且团队中其实不能有太多我这样的人。

工作上我的效率很高,从这两年多的经历来看是组内新人最高的,前半年就接手了一个项目,然后年后新人来了,我开始把工作交接给他。

大概是在debug的时候又遇到了项目上的一些效率问题,然后就着手写了一个软件。偷偷摸摸写的,因为害怕被说我摸鱼。

具体花费时间已经不记得了,从开始到完成到进入维护期大概花了半年吧,一边做项目,累的时候就偷摸摸写这个软件。本来只是打算自用,然后想着如果开发出去可以节约公司很多人力成本,就慢慢做大一点。到软件可以用起来比较舒服的时候,我就在组内发布了,这个时间大概是四个月?然后这个软件慢慢就被推广了整个大组,然后到整个部门,其他部门也有在使用。后来老大知道了这个项目,这个软件可以推广到整个部门使用也是老大说的,他让我发邮件广而告之,这个项目大概是我们组对部门输出的第一个产品。不过此后他也基本没有管这个项目了。

在上面这个软件开发期间,老板和他身边的几个人找我想开发另一个应用。相当于是一个全栈应用,完成可以大量节约开发人员的分析时间。

我当然不能拒绝,也就接下,并且完成了。本来只是适配本组的需求,后来在需求review的时候,老大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然后我改了接口和实现,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适配好几种算法,也推广到了整个部门,跨组使用了。这相当于是我们组第二个对部门输出的产品。根据这个项目,老大也让我在部门露露脸了,这样至少可以混个脸熟(但是我其实并没有把握住,emmm估计现在没人认识我吧~)。

大概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上面这两个应用的开发上。我认为积极作用是扩展了我们组的业务面,不在只是局限于业务代码了。包括现在,组内有时候也会考虑一些业务之外的东西。(哈哈哈,其实我自认我的作用还是挺大的~~~)。但是不好的地方是,我被贴上了不喜欢业务的标签,我确实不喜欢,但是交给我的工作从来都能好好完成,也从不会拒绝。在上述开发期间,也承接了两个大方向的业务需求,按照我目前的经验来看,很多同级的同事一次也只做一个业务需求,所以做得确实不少,输出甚至数一数二。

在业务需求这件事上我确实很感谢他们可以让我做这些业务,通过那大半年的业务开发,我认为我的成长很大。不过成长也分很多种,具体来说,那段时间可能对事情规划、代码风格的提升都是不少的,对工作的项目框架熟悉度的提升也非常非常大,奠定了我现在的基础。啰嗦一句,我那一年在项目上的提升比后来很多新人一年半到两年的提升还要大。(不过现在带的一个新人感觉业务能力很强的~)

这时候我在想,上面写的好像我都是一个弱者的角色…到底工作上有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好的?可能人都这样?自动忽略自己差的一面了?想到一个:

再说上面两个独立项目。虽然做了,但是其实深度不够。很多时候我的心态都是实现就好了,不会去研究原因或者原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主业不是这方面,所以只能浅尝辄止了,不然就是不务正业了。所以,尽管用到了QT啊、Flask啊、D3js啊这些,要问我的话,还是不知道的,需要去查API才会使。以及用到Javascript、Python这些语言,也都很肤浅,只会写一点,不懂原理,远不及C/C++这么熟悉。

年中的时候拿到了不错的绩效,当时的我确实很有干劲,拿到这个绩效心里也是符合预期的吧。

年终则因为年中给了所以就是非常普通的绩效。

工作两年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工作两年半多了。

心态变差主要是从去年开始的。其实上面说了一些业务上的事情,很快就能入手,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业务可能比较简单。这也是我入职大概一年后一直思考的问题。竟然我能很快入手,我也观察了一些其他的新同事,也不算慢,总归能慢慢接手项目的。另外就是相对于后台开发呀,图像算法呀这些,我所在的行业我不认为有核心技术。可能很像嵌入式开发,但是我们比嵌入式上层得多,却也不及应用那么上层,所以我们是“不接触底层硬件的嵌入式”–BSP软件工程师。如果硬要说核心技术,可能就是熟悉某套框架。如果追求高一点,就是会懂一些硬件的执行流程。但是毕竟不接触硬件,只是了解罢了。

所以我开始焦虑了。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如果说熟悉某某框架,我还是觉得太拿不出手了,这东西基本一年一换,尽管趋于稳定,但是换个乙方,嗯,你就没用了(不同乙方实现可以说完全不一样,底层硬件流程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只能用几年积累下来的,可怜的debug经验获取优势。这也说明,这个行业在不考虑一些人际交往因素上,基本就是靠资历向上爬的。所以那段时间开始审视自己,我整理了笔记,想起了可以搭建一个博客来记录我的成长,然后将以前整理成博文的内容放到了这个网站上。

没有明确的目标,我就好好打牢基础。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刷题,开始重新学习算法知识(后来也写过一篇博文表达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不过也是那时候开始,业务上的事情没有那么上心了(其实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上心的,只是在完成业务之后,我会花很多时间在其他事情上,而不是用来进一步熟悉业务,所以老大们开始评价我不太喜欢做业务)。

看着周边同事都只埋头干自己的,我坐不住了。在我眼里,重复做业务上的事情,对外界的发展一无所知,我很担心自己就废了。尽管周围同事对我技术上的评价还不错,但是我开始怀疑了。一个怀疑是他们的客套话,一个怀疑是眼界不够。所以我写了简历。想让外界知道我,想知道我在外界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在知乎上,我找到一位看着还不错的同学,简历发他问问意见。大概回答是,“有大厂经验,但是你做的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是你们的专业内容”。没有得到我期望方向的评价。

大概金三银四的时候,我投简历,想面试看看自己水平怎么样。投了两家,面试都没通过。这对我很有打击。

能力不行,我还能干嘛?在这里是不是就行温水煮青蛙了,我跳不出去了?那一整年,心态开始爆炸,开始怀疑自己。当时约的HR,本来约大约3个月之后继续面,我爽约了,推来推去。因为太害怕失败了。

刷了越多的题(虽然就一两百道),看了越多的底层代码,我就会越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写业务代码,写应用…写得再多,也就是像一个机器人,不了解,不知道原理,不知道底层,就知道这么写就可以这么工作了。黑盒确实不错,但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黑盒,那可被替代性太强了。

基础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现在意识到可能有点晚了(我认为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我没有),但是也有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这一年来,看了很多东西,做了不少题,我有种成仙了的感觉,不太好描述,就是真的觉得我是个仙人…(小时候洗完澡,涂完沐浴露,身上干干净净还香香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成仙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

技术上我变得不一样了,和同事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会开始借助学习的一些知识去思考了。比如有些bug,我能意识到栈溢出了;我能意识到为什么框架的数据要这么这么传递了;写代码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分析分析复杂度了;如果是需要发布出去的,我不会再乱写代码,会参考有没有这样的案例,用老大的话说就是不要走野路子。

总结这一年就是我的基础提高了很多,并且我认为这是正确的路子,会坚持走下去的。

再说到负面情绪的变化,主要有几点。

一是太在意得失,但是我不认为我错了,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又是独生子,不得不在意这些东西,不然怎么养活我自己,怎么结婚,怎么养活我父母?而且,虽然在意得失,我也只想得到我该得到的,而不是因为老大的一句话说,“不能把好处都给你”,“我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就不给我,但是和他走的近的人却可以比我们容易的得到比我们更多,不该给我的从来没想过要。但是我又想多说,这就是社会吧。我从没和老大说过我需要什么什么,他给了我就接着,他说今年不能给你的时候,我也是笑嘻嘻的答应着。所以,在别人眼里我多半会是个傻子。不爽的想法只能心里闷着,说给别人听,也解决不了。

二是上文说的焦虑,害怕自己变废,但是因为在这里工作,我也不能改变很多,有时候就容易越来越焦躁,越想跳出去,但就是出不去。

三是自己和同事的原因。我觉得这很重要。有人提醒我同事就是同事,但是我有时候把同事当作朋友了。因为都是应届生,都刚参加工作,所以我对他们没有任何防备。也就是那时候,我们什么都会说(准确是我对他们什么都会说),经常吐槽啊,发表不满啊,说着说着,负面情绪就上来了,越积累越多,把自己搞坏了。还有就是,我以前把他们当作朋友,所以期望把我知道的信息共享给他们,至少让他们知道可以得到什么,但是他们不会。这是我现在才知道的,说不上瞒着我,但是也在假装什么都没有,他们没必要告诉我,可能我有点自作多情吧。不过意识到了也不算晚,同事就当作同事吧,要不要成为朋友,就顺气自然。网上说的什么需要保密啊,什么不要告诉他们呀,这是对的。

(TODO,明天继续,感觉我与世界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