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笔记本改NAS-OMV踩坑记录
这不是一篇教程,所以不涉及omv从0到1的安装过程。网上教程很多,但是跟着做下来还是遇到很多问题(装了好几天>:),本篇的目的是记录我在omv安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不涉及原理)。
0. 预备工具,官方链接。
- omv镜像: https://www.openmediavault.org/
- U盘刻录工具: https://www.balena.io/etcher/ (!!!用起来看着很干净!!!)
1. 为什么要将笔记本改NAS?
因为笔记本闲置很久了,大概7年前的笔记本,毕业之后就很少打开,所以打算把笔记本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利用起来。相比较于买一个NAS,笔记本改的成本低很多,而且算力更牛逼,电费也不会高很多。
2. 为什么选OMV?
github搜NAS,OMV按star数量排第一。
3. 先安装Debian在安装OMV还是直接安装OMV的镜像?
目的明确,直接使用OMV镜像。先安装Debian再安装OMV会有很多折腾的过程,而且我此前做法是不安装Debian的桌面环境,所以在配置网络的时候有些麻烦,随放弃。而官方OMV镜像也是包了一个Debian,所以在最终的结果上没有差别,各种配置在安装过程中,镜像的安装程序都帮你做好了,所以OMV镜像安装好后基本就能直接使用了。以下将通过OMV镜像安装的系统成为OMV系统。
4. 安装在哪?
我推荐安装在U盘。一是,OMV系统会禁止将系统盘作为存储盘使用,如果安装在大硬盘的话,就会损失很多存储空间,所以安装在U盘。二是,OMV系统有相关插件可以相对的延长U盘的使用寿命,所以无需太担心读写次数问题。三是,尽管打算利用笔记本的计算资源,但是也不可能像平常使用电脑那样长期利用,所以也相当于是小概率使用,大部分使用只是作为一个NAS。四是备份和移植方便,后期想换一个mini U盘,通过dd
复制过去应该就行了。
5. 推荐安装时系统U盘和安装U盘插在同类型的USB接口。
我的笔记本只有一个USB3.0,试过一个插USB3.0一个插USB2.0,结果安装速度超级慢,两个都插USB2.0,则安装速度稍快。
6. 支持UEFI吗?
官方说支持,repo的issue上有讨论。但是我没弄成功,所以启动的时候需要关闭UEFI。
7. 硬盘格式化?
Debian的安装程序可以格式化硬盘,但是OMV的安装程序不能直接格式化,只可以选择安装硬盘,这导致OMV安装程序使用了大硬盘上的/
分区(因为我试过安装在大硬盘上,但是这之后没有删除对应的分区)。可以在OMV安装程序中选择进入shell,使用fdisk指令清除硬盘分区。
8. raids?
这方面不太了解,我的设备尽管有两块硬盘但是不能组raids,原因说是这两块硬盘是通过USB链接的。因此可能是需要设备支持才可能支持raids,需要有心里准备。
9. 初始化
安装之后先在host机器上操作,需要注意登录之后屏幕上的提示指令,大概是omv-firstaid
,这可以帮助配置机器的网络连接、omv终端的用户名/用户密码等。相比较于debian的安装,这可以减少很多折腾的过程。另外,因为是笔记本,所以需要设置盖子关闭不挂起电脑。
10. 更新
在客户端登录,一般是omv.local
,这依赖于你安装omv时的配置,登录之后最好先更新系统,当然在服务器上更新也是可以的。
11. 一般配置
要记得先做一些基础配置,比如:硬盘格式化、硬盘挂载、建立用户、配置用户权限、建立共享文件夹、开启SSH、SMB等服务。以上完成后,可以在客户机器上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共享文件夹了,此时基本工作已经完成了。
12. 更多配置
除了做基础的网络存储,还可以实现多媒体等功能,但是这依赖于扩展插件,因此需要安装扩展插件,关键词是’omv-extra’,比如在这里可以找到https://wiki.omv-extras.org/安装方法。上网址国内可以访问,但是其提供的链接是github/raw
,因此如果需要直接使用的话,就需要在服务器上配置魔法(但是服务器可能当作下载器使用,如果配置魔法而没有配置关闭策略的话,可能导致流量超出)。因此,推荐的方式是在客户机上操作。客户机配置魔法是简单的,或者不配置魔法,推荐关注fastgithub
项目,可以先将omv-extra
的deb下载下来。然后再客户端上找到插件,将此deb上传并安装即可。
以上操作后,就可以看到omv-extra
的tab了,把docker或者portainer等安装上,安装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客户端为服务器安装docker服务了。以下是目前使用的:
- jellyfin,免费的流媒体服务,目前使用下来是可以满足需求的,镜像是
linuxserver/jellyfin
,安装以及配置方式等,网上搜即可,配置最好是参考docker hub上对应image的说明即可。 - transmisson,bt下载服务,可以不需要登录客户端,在客户机上直接下载内容到服务器上,十分的方便,镜像是
linuxserver/transmission
,如果第一个操作了,这个也就会安装了,配置同样看官方文档即可。
简单的多媒体方式,就可以在安装omv-extra
后,在插件栏找到dlna即可,打开和配置dlna后,在家里也可以多设备访问服务器上的媒体文件了。
-1. 使用感受
(2022-04-25T19:44:18+08:00)
用了一周多了, 已经冷静下来没那么折腾了. 现在主要用的依然是上述的两个插件transmisson
和jellyfin
.
这几天在家的时候都会找很多资源, 然后交给transmisson
去下载, 有些可能需要下载好几天, 有些可能睡觉起来就好了, 总之会比使用主力机器下载省心不少(因为24h运行). 不过下载好后, 需要人工登录共享文件夹整理下载之后的内容. 虽然transmisson
可以在下载完成之后执行一些用户自定义脚本, 我也尝试了一下, 然后transmisson
就蹦了:<
jellyfin
可以自动扫描指定目录的变更, 但是目前使用起来并没有那么迅速,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登录admin账户手动下达重新扫描的指令, 如果不是很着急的话, 等待一段时间, jellyfin
基本也是可以帮助扫描的. 相比与DLNA
, jellyfin
尽管感知更新的速度比较慢, 但是在其他的用户体验上要智能得多, 可以指定扫描的路径, 可以自定义媒体库(分类), 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自动更新媒体文件的一些meta信息, 比如海报/演员信息等等. Android也有jellyfin
的客户端, 总之, 目前使用jellyfin
的体验是比较好的.
至于虚拟机我并没有尝试配置, 因为机器性能不算很好, 而且主力机可以覆盖我的需求, 所以目前就把这个笔记本当作媒体设备了.
U盘系统体验下来的感觉并不是很好, 主要是速度太慢了. 但是又不想浪费一块硬盘, 所以目前依然使用的是U盘系统. 不过,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多媒体设备的话, U盘系统还是没问题的.
最后, 有时候会担心笔记本着火了…所以不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时不时看看家里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