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买来的自尊心

对小时候的我来说,一块钱是可以买来自尊心的。

今天早上骑电动车上班,突然就想到小时候父亲骑着三轮车带上我和我母亲回外婆家的场景。

在比那更小的时候,父亲是脚踩三轮车去乡下或郊区做生意,那时候我很喜欢和他一起去,因为可以吃上五毛到一块五一碗的臭豆腐。现在还有些模糊的印象,因为坐在三轮车车斗后面,有几个小孩在旁边笑我,可能觉得那样很滑稽。不确定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对坐三轮车总有一点抵触了。

再后来,可能年纪更大一点的时候,大概初中吧,总感觉父母有时候就变得特别小气。我们回外婆家需要一块钱的车费,但是那时候他们更期望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坐三轮车回去,这样可以省下几块钱,对学习用品从不吝啬的他们,在这时候吝啬了一块钱。小孩子奇怪的自尊心开始作祟了,我总是不愿意,因为会害怕被同学看见,或者害怕我和别人不一样,甚至经常因为这个和父母斗嘴。当然,大部分时候我都得妥协,因为我自己没有钱坐车。

我告诉我父母,不想坐三轮车是因为我觉得不好意思,从来没有看不起父亲工作的意思,只是单纯是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其他小孩看见了会笑话我。但是因为所在角度和身边环境不同,我认为父母总喜欢站在大人或者站在他们那个年代学生的角度来教育我,对当时的我来说,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在意别人的眼光,应该忽略他们,仅此而已。说得没错,但是年纪还小的我,却无法理解。小孩子没法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因为我的社交圈就是小孩,我身边也只有小孩。可能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就可能有人提起,“上次我看见xxx坐在他爸爸三轮车后面”,会有小孩无所谓,但是也会有小孩哈哈大笑,总之,是很奇怪的攀比。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要求我坐三轮车回去,比如车没电了,或者他们认为可以坐汽车了,也或者我太闹的时候,那我们也会坐汽车回去。

有时候会想,要是小时候我可以不坐三轮车,而是坐汽车回外婆家,对小孩心理健康的培养可能会更好点。不过这谁也不知道啦。

长大后,便不在意这些事情了,但是,坐三轮车的事总是印在我心里。上下班路上有时候也会看见有老人骑三轮车带着小孩,或者年轻人骑三轮车,我都会下意识的回避目光,避免看着他们给他们造成不适,不过,或许即使看了,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可能也就我才玻璃心。

奇怪的自尊心。初中,可能因为家庭条件而比较自卑,但是因为相对还不错的成绩,而又可以捡起一点自信;大学时期,不在乎家庭条件了,可能会因为高学历,好成绩,做了什么好的项目等等,而自信心比较足;但是社会上,学生的很多自信来源,都不顶用。我在社会上是一条虫。以前也和别人聊过,现在人的自信心,要不就是从小建立起来的,要不就是你得有他妈的几百万(北京)。从我的观察来看,自信很多时候就是建立在金钱上的,即使是从小开始培养。自信心强的小孩,家庭条件基本都不错(父母有稳定工作,有房子),而自信心略差的小孩,要不就是从农村搬到城里去读书的,要不就是家里条件比较差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成绩差,父母管教严格的。

记录本文不是为了说我父母什么,我父母为了我上学付出了很多,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我,或者我可能还在乡下种田(认真);我想表达的,只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在他们的经济教育下,我至少不会乱花钱,知道应该存钱。

本文只是提醒自己,教育小孩,成绩重要,但是小孩健全的人格也很重要。社会并不是理想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太理想(比如忽略别人怪异的目光),孩子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自尊心,我们应该尝试站在他们这个时代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尝试去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而这或许这只要几块钱就可以了,而不是用大人的想法和方式去强迫他们自我修复。另外我意识到的一点是,理财教育也很重要,不是说就得教育小孩如何理财,而是可以教育小孩什么是钱,什么是经济,让小孩了解家庭状况,而不至于陷入为“我家很穷,我好惨啊”这种内耗之中。

巴老爷子的一个观点就是:“开源节流,积累资产!” 资产累计到一定额度,自信心和社会地位自然就会上来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