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本教人如何练习的书, 是一种从开始如何练习, 到中期如何继续保持提高, 到最后小有所成的练习方法论. 本来很早应该看完, 但是刚好在阅读计划快结束的时候经历了大裁员, 便放下所有事情, 放开心随心玩了一段时间. 而后才开始继续恢复学习状态.
该书大部分内容在用案例佐证作者的一些研究结论. 作者(们)是博士, 案例都有出处(或者是自己的研究), 因此是具有很高可信度的, 继而作者的很多研究结论也是具备高可信度的. 但是该书的很多研究对象是音乐/国际象棋/运动员/记忆力这些对象, 对我从事的行业, 以及希望取得一定进步的方向基本没有案例支撑, 因此本文的大部分内容只是个人通过阅读<刻意练习>而总结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不一定和该书作者十分符合. 并且我认为不能只限于将刻意练习当作一套完全封闭的方法论, 其中很多的观点都是可以拆开来使用的, 独立使用其中的一些观点也可以对自己起到警醒和提升的作用.
学习刻意练习的方法, 我认为分为两个大方向, 一个是自己怎么做, 一个是作为导师应该怎么做.
自己就是期望提高某个自身某个技能的人, 导师是指培养自己训练这方面的人(比如老师和教练), 也可以是引导自己对这方面技能产生兴趣的人(比如父母或抚养人), 当然也可能是自己.
专注+反馈+纠正
专注不是说一辈子只专注于一个技能, 而是像番茄工作法一样的练习. 在训练某个技能时, 以效率最大化为目的, 以达到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技能点的效果. 关于专注学习方法, 我只了解过番茄工作法, 但是没有实践过, 因为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适合我. 比如, 有时候我会陷入几个小时的专注时期, 这时候40分钟(假设定义40分钟)的周期就一定会打断我. 但是有时候又难以陷入专注, 或者只有很少量时间的专注期, 这时候如果规定40分钟专注时间, 则是属于浪费时间. 所以, 单纯一个多少时间学习+多少时间休息的方法可能暂时还不太适合我, 还需要寻找一种更加适合我的, 可以用于规划和陷入专注期的方法论.
只有专注的练习一定是不够的, 这这只会让人原地踏步, 还需要反馈和纠正. 专注+反馈+纠正在书中的表述是3F法则(Focus+Feedback+Fix).
反馈的意思是说练习需要得到反馈, 而不是只有输入和输出, 还有输出和目标(正确输出)之间的偏差, 有了反馈就可以寻找纠正的方法. 因此纠正就是说通过反馈纠正输出, 以达到正确的输出为目的. 近几年, 我曾完全忽视了反馈和纠正这两个法则. 但是通过阅读本书和自我反省之间, 我得到了"忽视"这种反馈, 从而有机会纠正这种"忽视".
反馈和控制这两个概念令我想到了自控中的反馈控制(想要系统尽快响应, 达到期望输出, 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反馈控制.), 我认为拿过来做可视化的解说是很适合的.
以下是一种负反馈控制, 它可以表述刻意练习中反馈和纠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比如, 当测量的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不匹配的时候, 会得到一个非零反馈, 控制模块就可以根据反馈调整输出, 最终达到等于/逼近期望输出的目的, 其中系统响应速度和反馈/控制模块有关.
针对刻意练习, 我认为的反馈包含两个方面: 事实和心理.
所谓事实反馈就是针对练习结果的反馈.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个例子就是考试.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反馈机制. 通过考试的结果可以得到对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的反馈. 通过考试结果上的错题部分/扣分部分就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不足, 从而有机会针对的改正. 但是考试的周期是比较长的, 可能一个学期才有一次, 因此这种长周期的反馈会拉长纠正的周期, 使系统响应变慢. 又比如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等周期较短的测验, 就可以缩短反馈周期, 也缩短了纠正周期. 但是这些周期还是比较长, 可能需要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星期才可以得到反馈结果. 如何可以快速获得反馈呢?
在上面的举例中, 都是针对团体练习的(大课堂是一种团体练习.), 这必然导致导师没法很快地给每一个学生反馈. 书中提到的一个方法是, 尽量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可以尽快得到反馈, 比如练习小提琴找专业导师, 导师可以在练习者在拉提琴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反馈错误之处, 这近乎可以认为是一种实时响应系统了. 但是寻找一对一辅导的导师对绝大数人来说是难以达到的.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自己设计反馈环节, 但是这依赖一定的熟练度和设计, 我举例我印象中的几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超级记忆者的练习. 比如记忆数字, 在复述一串数字的时候, 可以在错误之处立即打断, 因此得到自己记忆了多长数字串的一种反馈. 是否复述错误的判断可以依赖第三人或者计算机. 比如, 这个是一个记忆训练网页, 仅依赖计算机就可以快速得到已记忆的数字串长度的反馈. 如果拿到考试中来说, 这种反馈提供者就可以是在线判题系统, 依赖这种判题系统, 练习者可以在考试结束后就立即得到反馈, 从而缩短反馈周期.
另一个例子是国际象棋的练习. 在初级阶段也可以依靠教练或者计算机来得到反馈, 该反馈描述的是自己的走法和"大师"走法之间的差异. 如果自己就是大师了(对国际象棋来说人类还是很难打败计算机的), 那如何获得反馈呢? 书中很多地方用了一个词叫心理表征, 不过我对其理解有些差异, 我一直想用另外一个词替代就是定式(国际象棋的心理表征除了定式还有空间想象, 但是我认为都属于定式), 或者我叫广义定式, 它包含了开局走法和残局棋谱. 以下定式都指广义定式. 定式这个词我是从围棋中学到的, 拿到国际象棋中就是, 当走到某某残局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和看过的某个或某些残局对应起来, 因此就容易得到后续的走法, 大师和新手的区别是, 他们脑海里又很多各式各样的残局, 或许alphaGo就是因为学习了太多的残局而变强的吧. 当这种心理表征(定式)建立起来的时候, 练习者就有办法通过自己得到反馈和纠正.
到这里我想到了另一个观点, 定式或许是很重要的, 拿棋类来讲, 因为其走法是有限集合, 因此必定存在最优解, 定式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获得的最优解(也可能是次优解).
心理反馈不是客观的反馈, 但是也能起到很好的纠正效果. 比如在低落的时候, 施加以激励的反馈, 这时候练习者或许就可以从低落情绪中走出来, 提高练习效率; 在骄傲的时候, 就可以尝试施加一些负面反馈, 降低训练者骄傲的态度. 心理反馈的方法肯定有很多, 而且不能单纯依赖训练者当前的情绪给予反馈, 还会和训练者的性格特点有关系.
如果通过"反馈+纠正"这个环节得不到提高了怎么办? 可以尝试换一种纠正方法. 书中的一个例子是记忆力练习. 当受试者已经可以记忆几十个数字, 但是没有再继续提高的时候, 受试者尝试换了一种记忆方法, 从而得到了提高.
这一节看着有点"假大空", 大部分都是案例, 但是我认为这是对的. 因为大概率是无法针对每一种练习提炼出统一的和详细的方法的. 所谓只统一不详细的方法就是3F法则. 因此, 在尝试某技能提高的时候, 就需要针对该技能的特点, 尝试是能否按照3F法则详细化该技能的练习步骤.
一万小时定律
天才是不存在的, 我们必须认同这个观点, 否则很多人的成功都只能归结于天赋了. 很多天才无非是在年龄很小, 没人关注的时候, 经过了某些方面的训练, 从而在其以很小年龄出名的时候, 表现出来就像天才. 比如莫扎特, 他的父亲是一位不得志的音乐家, 并且他父亲也在尝试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方法, 在莫扎特还很小的时候, 就对其产生的了影响, 从而塑造了这样一位音乐天才.
关于练习, 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是一万小时定律. 但是不能认为是定数的一万个小时, 或是简单重复的长时间练习. 比如很多业余打篮球的, 因为只是偶尔打打篮球, 在其球技达到一定高度时候, 就不会刻意练习球技了, 因此在此后即使打过很多次篮球, 其球技依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 很明显的例子是, 专业的篮球运动员和业余篮球爱好者比较, 前者有专业的教练, 可以得到正确的反馈和纠正, 后者大多在打野球, 得不到正确的反馈和纠正.
因此, 对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解是: 经过"专注+反馈+纠正"方法的长时间练习.
当然,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专家, 也不是只有一项技能需要提升. 但是这部分要表述的是, 如果需要提高那么就要按照"3F法则 + 长时间练习"的去行动.
有个词叫笨鸟先飞, 这是很有道理的. 智商对技能的练习有影响吗? 作者在书中的表示是有影响的, 但是仅局限于在练习初期. 因为智商高的人, 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训练方法, 因此在训练初期表现的一般会更好的. 但是对于很多高手来说, 智商没有表现出区分度, 即智商和能力不相关.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智商较低的人在练习一项技能时, 大多会察觉到自己和智商更高人的差异, 因此更加刻苦练习. 而智商高者因为在练习时更加轻松, 不容易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才会追赶上别人, 因此练习时间相对更少. 所以, 从长远来看, 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加勤奋的人, 而不是智商或其他方面才华稍有优势的人.
保持动力而不是依靠意志力
我时常认为坚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需要依靠强大的意志力. 但是作者在书中表述, 没有一个叫做意志力的东西. 比如让在A技能上能够坚持练习的人去练习B技能, 很大可能是无法坚持的. 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呢? 因为我们认为的意志力, 很大程度上就是动力. 在一项技能练习上, 越能保持动力, 就越能坚持下去.
当认为无法坚持的时候, 可以尝试"强化前进的理由, 弱化停下的理由".
坚持的另一种方法是可以尝试写"未来日记". 当打算执行一个长期计划的时候, 可以在制定初期就想象如果这个计划很好的完成了, 我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当完成的那一天我会是怎样的? 把这种想象写下来, 时常去看看自己的未来日记, 以此保持动力.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是我在书中获得的另一个很有用的观点. 为什么叫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物理学家不太关心怎么计算当地气压, 不太关心怎么计算地球的质量. 他们会关系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为什么会有黑天白夜. 前者是简单概念和公式的运用, 后者则是设计到多个概念或流程的运用.
会使用物理公式, 可以帮助完成学业, 但是无法在物理上有太高造诣. (是不是有专门做计算的物理?) 要成为物理学家, 第一是要有能力解答上述后者的问题, 第二是要有能力提出这样的问题.
一些针对特定方向的刻意练习想法
以下是针对一些特定方向的刻意练习的个人想法.
背英语单词
- 通过英剧/美剧等构建起对英语文化的兴趣
- 将提升工作技能/和外国人交流等目标作为动力
- 通过定期的单词数量测试作为反馈
数据结构与算法刷题
- 通过对计算机或者其他技术引起对程序的兴趣
- 将找工作/社区影响力等目标作为动力
- 通过周赛/其他竞赛等方式作为反馈
- 将竞赛错题整理作为纠正的方向
人物传记阅读
- 因为某些事情对某些人物产生了兴趣
- 将读后感等输出作为动力
健身
- 将喜欢的身材/健康的身体/或者加入某场比赛等作为动力
- 将体脂率作为反馈
- 通过不同部位的体脂率得到之后待纠正的方向
小结
刻意练习的几个步骤:
- 建立/产生兴趣
- 构建动力
- 开始行动
- 获得反馈, 思考纠正方法和纠正方向
- 长时间练习
- 保持动力, 强化前进的理由, 弱化停下的理由